如何判斷公園大爺的太極拳是否標準?

時間 2022-01-13 08:34:31

1樓:弓長耳畢一木流

為什麼要判斷標不標準呢,大爺打太極拳的目的是在於運動,運動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三分半一千公尺,還是十五個引體向上?

對於人來說,只要動一動,讓身體的技能保持活力,讓心情快樂不就好了嗎?

運動的標準是跟著個人體質的不同而變化的。

2樓:

練形意,不練太極,不敢輕易判斷。只是,如果老先生翹臀,但同時身體的平面旋轉所圍繞的縱軸垂直於地面;並且兩腳的虛實轉換輕靈自如,則沒什麼問題。拳架沒什麼標準不標準的,合拳理即可。

每個人的條件和領悟不一樣。

3樓:天天鍛鍊

公園大爺的太極拳是健身用的,等同練瑜伽健,健身操類別,編排好的動作套路好讓不懂都初學者可以跟著做,每天都跟著練就OK了,動作因人而異沒有什麼標準,有些動作是初學還做不到,需要一些日子筋腱拉開了才能做到,關鍵還是注意呼吸的節奏,放鬆身心對調理血氣好好作用,血氣好身體便好(太極養生和中醫學有密切關聯)。為何有N多套太極拳動作套路,怎麼動作變化也好,其核心原理都是樣的。

太極是很智慧型的原理,古代沒有科學一詞,其科學原理(力學原理,人體生物規律原理,中醫學原理等)這些原理在日常中也常見的,只是你忽略了。

4樓:抱樸慈緣

太極拳以及內家拳的真假好壞非常好判斷,那就是內家拳太極拳能夠蓄發出比人體正常的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力量力量還不好判斷嗎!

內家拳就是為了蓄發出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能量和力量而被發明出來的。

人體正常的肌肉緊張發力能夠應付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但是對於技擊實戰的要求是:同時向同乙個方向蓄發出人體所能夠蓄發出的極致力量而肌肉緊張發力就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為什麼?

因為肌肉緊張發力是以每塊肌肉在其與骨骼連線的兩端之間進行緊張收縮以蓄積能量,也就是說,肌肉緊張發力中每塊肌肉蓄髮出來的能量是有方向性的但是人體中卻沒有任何兩塊肌肉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這就導致了無法同時向同乙個方向蓄發出極致的打擊力量。並且,每塊肌肉的能量蓄髮之間由於沒有必然的聯絡,還會相互牽制、抵消發力,比如說如果渾身每塊肌肉都緊張收縮,就僵硬了。

內家拳依然拋棄了每塊肌肉緊張收縮的能量蓄髮,而是將周身整體視為一塊巨大的肌肉,讓周身整體這塊巨大的肌肉以統一的摺疊擰裹壓縮旋轉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此為外三合。

那麼如何讓肌肉在不緊張收縮的狀態下完成周身摺疊擰裹呢?

這就要運用乙個我們民族古老的技藝,即丹道之術。

丹道之術是習練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的能量蓄髮的。

肺能呼吸心能跳,五臟六腑都是具有能量的。這個心肝脾肺腎生成的能量蓄髮就是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蓄髮。

心腎交合的能量蓄髮有乙個特點,就是這個能量在周身經絡中執行,拉動周身三節生成摺疊擰裹此為靜極生動,即心腎交合的能量強大到一定程度就能夠讓身體在肌肉不緊張收縮的狀態下生成動。

以上就是內家拳的基本原理。

現在摘錄一些武學文獻中的論述:

易筋經中說:然筋,人身之經絡也,流通血脈,聯絡周身。

守中氣理肺氣調肝氣護肺氣養腎氣,使氣行於筋串於膜,以致周身靈動。

李洛能形意拳論中說:呼吸三層功夫:調息,息調,心腎交合水火相濟。

六脈溶下二氣,振發四肢貫通百骸。

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中說:人體內有五臟六腑,外有筋骨皮毛,合一而為太極。

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以生氣。

武禹襄太極拳論中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心為君來骨肉臣。

我正在主頁作品中介紹內家拳原理和各門各派的內家拳論,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能夠來瀋陽的,我義務傳授。

5樓:獨孤逸風

外行沒法評價。

初學屬於盲人摸象,評價很難全面。

同行只能看懂自己有過研究的領域,對其他領域的評價與外行相差不多。

要想盡可能全面準確的評價太極拳,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習練,而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能在繁複的練習題中總結出背後的定理和公式,屬於鳳毛麟角。

目前國內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人沒有幾個,而在浩如煙海的資訊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基本上全靠運氣。

評價別人的拳,屬於吃力不討好的事,不是自己教的學生,我盡量不做評價。教都教不會,面對外行的爭議,純屬白費口舌。

誰的拳都能噴,誰的拳都敢噴,你看武術版塊敢放自己拳架的人有幾個?

傅鐘文、楊振鐸前輩拳架

網頁鏈結

6樓:瘋話掘袋

看動作幅度大小和腳尖。

人移動習慣用腿步力量,這樣腳尖就會翹起來拉伸肌肉和把握重心。

換個方式說,乙個人如果用腳掌平移甚至腳尖朝下點著移動的話,就需要對力的掌控到達全身協調的程度,也就是所謂的身輕如燕。

對於普通人來說,腳尖翹起便於腿部拉伸肌肉使用力量,腳跟先落地也容易借出腳跟的力量轉移腳心的重心。但是這種方式下半身和上半身是脫節的。要麼下部移動上部配合,要麼上部動作下部配合。

就比如搏擊,多用輕跳的小碎步移動,也多是正面直取得攻擊方式,就是因為步子大了會拉扯上身,輕跳的移動方式便於在攻擊間的迅速轉換。

而中國功夫,比較出名的幾家,正擊,側擊,背擊,摔投拉卸,攻擊方式繁多,對步法要求就比較高了,甚至會有大跨步的急進急出的移動攻擊方式。如果不能力出丹田,是做不到上下協調,在手部攻擊的同時,腳下也跟進的。盲目的跟進遞招,就會手上無力加下盤不穩,花架子。

而動作幅度,就如太極的抱守方圓,公園老大爺來來去去就是那麼幾個動作,太簡單的動作連身體都活動不起來,都是假把式。

舉個例子。鐵板橋,在常人的映像中就是腳不動身子能躺平在立起。但是實際上來說,這不是乙個招式套路,而是功夫到一定程度時,身體如蹦跳走路般能自然做出的動作。

最開始就是在腳步移動時上身也能自如的前俯,側身,後仰步法不受影響。這個通常在平時招式練習中會應用到,比如八極的近身摔絆,八卦遊身,太極的進退拉扯,但凡近身,就得在完成步法距離時,也要同時完成躲避的目的。如果上身僵硬,硬性跟著腳步直來直去,就只會往對方拳頭上撞。

所以,乙個高手,即使在練習中,也能在步法的不斷運動中,身體呈不同角度的變幻。光站在那裡不動,或者只是隨著招式走幾步的,自然不是什麼高手了。

功夫越深,動作幅度是越大的。不侷限於移動大小,比如說單腿下蹲起立很多人能做到,但是單腿下蹲起立的過程中,還帶著步法移動和上身手臂的同時運動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將複雜動作也能自如的鑲接轉換,也就是行雲流水。

光看手和招式動作是看不出啥的,但是動作幅度難度和步法這是最直接的基本功體現的,裝是裝不出來的。

7樓:心通太合

我認為,不光是公園太極拳。就連網路上所謂的大師們。都不要去說行與不行。因為你練的是功夫。是求身體好點。所以我說,東西南北都不看,在家裡苦練太極功!

8樓:無聊的晨曦

題主好。按照你的敘述,你已經對別人的太極拳作出了「不標準」的判斷了啊。

另外,建議題主自己練自己的就行,說不定人家老人家只是純粹出來溜溜腿腳,根本沒有好好練拳的想法。

如何改變打太極拳時聳肩的習慣?

黃紹鋒 打太極拳時聳肩的習慣,在太極拳初學者,自學者,沒有明師言傳身教的學者中見比較多。要改變聳肩的習慣可以試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從基礎做起,要保持身體中正,中正就是練拳始終都要百會和會陰處於一條直線。二,在練拳中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兩肩平行,不能一肩高一肩低,更不能亂搖頭晃肩。三,這一點猶為重要,...

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的訓練體系是否不完整?

我個人學習的經驗來看,其實是完整的,只是有沒有人給你點破那最後一層紙,有很多都是你不知道在練什麼,或是為了什麼練,但是老師其實已經教給你追求了許久的東西,只是你不知道,所以你覺得你沒有得,或是因此而忽略了過去,沒有深入練,算是上個世代的遺毒吧,至於有些則不是不完整,而是老師被老師的老師文廢了,再加上...

《倚天》裡張三丰創的太極拳劍是否被高估了?

陳陽 太極拳劍是道家玄門正宗武功啊。玄門正宗武功有什麼特點?風險低,進步穩,前期進展慢,但是上限都非常高。太極拳劍就是這樣。隨著使用者的內力增加,對太極拳劍的奧義領悟越深,威力可謂指數型提高,而且上限是什麼沒人知道。所以為什麼會產生高估的錯覺?因為如果使用者內力不強,天賦不夠,這門武功的威力發揮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