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自 2022 年起不再招收學術型碩士,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會帶來哪些影響?

時間 2021-06-20 01:11:45

1樓:王者榮耀張縣中

學碩名額讓給專碩,假設學碩這邊空出來50個名額,那麼專碩就可以多創收50*20=1000萬,其中一部分會和校方進行分成,但是經院自己應該是留存好幾百萬沒問題。再加上專碩的住宿是自己解決的,經院幾乎是0成本。

2樓:濟世

全都保研直博,高考定生死的權重更大了,看看被知乎er批判的某熱門演講,是不是更有內味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3樓:

和國際接軌了。比如16年之後計算機大熱,美國很多學校開了無數碩士專案,以致現在美國大多數計算機系專案都是一年專碩路線。學校可以從專碩收大量錢補貼真正做科研未來可能留在學術界的博士生頂尖人才。

願意投身學術,但是普通家境的學生讀博科研可以獲得更高的待遇了。

三年的研究生科研培養路線對於找工作實在是冗餘了,浪費整體資源,期待未來變成英美就業型碩士那樣的一年(也可能是兩年,但意思就是培養路線適應工作的目標),也可以擴招。國家補貼學費是為了培養引領產業公升級的研究人才,不是補貼個人找工作的。

事實上美國很多比較硬核不缺錢的學校很多專業都是沒有碩士的,要麼本科要麼博士,對應好了就業和科研兩個方向。

4樓:

為什麼這麼多人一棍子打死:碩士就是水?讀過研究生沒,沒讀過就閉嘴,讀過了還說水的,那必然是你很水!

大部分當時上學碩的同學,還是有乙個科研夢的!但是國內培養方式大家都了然於胸,你學是碩導師就帶著你搞科研,這是要看運氣的,導師恰飯接的專案多,你學碩如何,照樣去搞專案,你想畢業,就要妥協!

至於專碩,那沒得說,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想搞個好學歷畢業就就業的,單論復旦大學的政策,那為什麼單方面改?專碩既然你是預設面向就業的話,改成兩年啊!大家都不要浪費時間!

5樓:懦弱的人

不用研究,不出觀點,只是做學生,學知識,可以避免學術衝突。

創新思維提出新的觀點很容易違反這個那個的規定,尤其是社科領域。剽竊造假又放不到臺面上。規避風險嘛,適應才能生存。

以後博士也要逐漸轉變成專博,而不是學博了,中國特色。這樣也有利於更好的發揮我們的模仿能力,做什麼都要將就中國特色,堅決不跟隨歐美!

6樓:糯公尺好好吃

說實話,商科,經濟甚至還有計算機這一類的學科早就應該注重專碩的培養,想搞學術就直接讀博就好了。首先這些專業不需要那麼多搞學術的,其次絕大部分學生研究生階段也研究不出來什麼有用的東西。招太多學碩只會造成三輸的局面:

學生輸,企業輸,學校輸。

首先對學生來說:浪費兩三年結果學到有用的東西寥寥,首先學術不行,沒研究出來什麼能拿得上檯面的,其次一直注重學術工作導致會的東西和現實生活脫鉤,畢業後就業困難。

其次對於學校:學碩占用了不少招生名額和教學資源,影響收入的同時還影響畢業生就業率,而實際的畢業生搞學術的少之又少。

最後對於企業來說:大量喜歡高談闊論,但是偏離實際生活的應屆生也會導致他們更高昂的培訓和考核費用,因此企業也不太希望候選人名單中出現過多的學碩應屆生。

綜上所述,這個政策很好的解決了以上的三輸局勢,學生在學校就安心學一些專業相關的知識,最好畢業後可以和企業無縫銜接的內容,同時配合在校實習適應就業環境。對自己,對學校,以及將來的雇主都好。這是乙個三全的選擇。

國外的大部分大學早就採用了這套模式,而且效果很不錯。應該支援。

7樓:波斯王

取消學術型碩士,是學校和學生的「相互成全」:經濟金融商業等學科,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多的學碩。因為絕大多數人讀碩士的目的,是能夠在畢業的時候拿到乙個不錯的企業界的offer。

所以取消學術型碩士,可以說是學校和學生的「相互成全」:

而在學術路線方面,學校可以用「專碩」專案的經費,開高工資吸引各種教授;給予直博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的補助,比如每個月發10000塊的工資;增強學院或學校的各種配套。

這些都有助於學校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提高學校和學生的整體聲譽和質量。

歐美學界早就玩兒明白的事情。

8樓:Allen

主要還是大部分學校沒有區分專業碩士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吧。

大部分大學校都為了簡化教育,實驗室為了廉價勞動力,都直接把兩類碩士一起放在實驗室培養。

這樣,從表面看,是專業碩士獲得了很好的資源,實際上只是在浪費本來就不多的資源。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進行學術研究的。專業碩士的培養,就應該更直接化(以授課為主,甚至接受網課)、就業化(跟企業聯培,專業碩士在讀期間,獲得帶薪的實習機會)等等。

我也理解很多地方沒這個機會,讓專業碩士獲取到更多的實習機會。那就得因地制宜,比如只有在上海這類區域,才能設立金融類的專業碩士;在重工業發達的東北城市,設立工業相關的專業碩士等等。

當然,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大多數教授願意獲得更多的學生名額,來為自己的實驗室辦事。

9樓:

建議:1.縮、減水課。

2.本科第一年上學期授課原學士核心公共課;

第一年下學期授課原學士專業公共課;

第二年上學期授課原學士專業分支課;

第二年下學期授課原碩士核心公共課;

第三年上學期授課原碩士專業課;

以上時間段內,暑期進行專業實踐、社會實踐、課程設計。

第三年下學期進行專業開題答辯,以10人分配一名博士,承擔博士課題分支任務,目的在於融會貫通知識並在實踐中形成能力:第三年下學期開題並綜述;第四年上學期實驗、實踐並找工作;第四年下學期答辯,授予學士學位。

學士可申請研究生入學,可申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兩種,分別進行碩士學位開題和博士學位開題。碩士兩年制,為學術型,工作量為博士工作的大分支或小型專案;博士四年制,為學術型,主持單一中等及以上專案,培養2個以上碩士;可延期畢業,學歷與學位分離,分別設定畢業條件和學位授予條件。

10樓:暫退知乎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學碩和專碩學費差別很大,與動輒數萬的專碩相比,學碩的學費相當於沒有。所以取消影響大概就是窮人再也讀不起復旦經濟的碩士了吧

11樓:單手斬狗頭

其實說什麼改革碩博連讀我都能理解,可是誰又知道一些考學碩的只是因為愁學費呢,清北復交經管類的專碩學費一年起步10萬,復旦專碩還不給住宿,在上海讀書學費+房租+生活費確實對普通家庭來說有點吃不消。

12樓: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科研就得讀博?

你不覺得,當下中國碩士越來越水是不正常的嘛?不應該狠狠抓一下質量,讓學碩名副其實?君不覺得現在的碩士在基礎上還比不上十年前的本科?

擴招帶來了紅利,但是不抓質量,這紅利怕是也沒多久了。本來人多學歷就貶值得厲害,還不管質量,只會加速學歷貶值。

Ps.吐槽一下舒坦多了。我實在是被不會excel做表,不會Word排版,不會寫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師弟搞怕了。

13樓:

如何消除對專碩的歧視?

我不招學碩啦。

如果人才市場上大多數都是專碩,自然就沒有對專碩的歧視了,說到底就業被歧視就是因為學校每年輸出的學碩也有一大堆,挑都挑不過來

14樓:cheny

經濟學碩士路過,我最後悔的就是當初不讀個博士,因為我不急著上班,真不知道那時候幹嘛不碩轉博,10年前的事情了吧。碩士學位真的是最無聊的。當然急著上班另當別論,碩士那時候肯定是夠了,而行業裡學到的不是學校裡能想象的。

15樓:蠟筆小丸子

專碩學費高且不提供住宿,學費十萬一年左右,住宿每月三千左右,學制兩年。

在讀書前就讓大家認識到學金融最重要的是什麼,哈哈哈哈

好好搞錢吧,以後孩子聰明成績好只是讀書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了,還得有錢

16樓:Russelllin

或許這是以後眾多頂尖社科高校的發展方向,但不應該忽視還有一些學生通過學術型碩士階段的科研訓練提公升學術造詣,繼續攻讀博士。

17樓:Snack

作為中國頂尖的大學,復旦大學是一所國際知名高校,該校的經濟學院更是一所研究型學院,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復旦大學的「理論經濟學」獲評A+,應用經濟學獲評「A-,總的來說,該校的經濟學實力在國內是非常靠前的。

由於該校佔據地理位置、國內地位、學科實力三個優勢點,所以,該校的生源非常好,難考程度也可想而知!

前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正式向社會宣布,從2023年起,該學院將不再招收學術型的碩士研究生,僅招專業碩士!

很多人就想:難道復旦大學不辦學術型研究生教育了?怎麼可能呢?

正如大家所想!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當然不是只做專業碩士,不做研究型學位點!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復旦大學把重心放在了「本科直博」的招生上!對於這件事,個人覺得有好處也有壞處。

值得肯定的地方一般來說,能夠走「本科直博」的學生,都來自國內知名高校,再怎麼說也是中國「雙一流」高校,學生的本科學校都不會差,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能力一般都不會太差,「本科直博」後,這些學生讀博將變得更直接,錄取難度也會降低,因為沒有雙非高校的學生與其競爭。

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上文所說,雙非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如果再想申請這些名校的博士研究生,哪怕是在「申請考核制」的背景下,也會變得越來越難!

您怎麼看呢?肯定還是否定呢?也許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

18樓:

如果不是想搞學術的,就別考碩士,如果不想為人民服務,就別考公務員。

考了碩士去賺錢你擠壓了別人的就職空間,考了公務員你去踢皮球,呵呵。

19樓:炳哥金融專碩

考研最的痛苦不是考不上

也不是複習的重點全都是錯的而是考著考著專業沒了…

訊息一出就炸了鍋了

短短39個字,對於一些學子,無異於五雷轟頂。

辛辛苦苦準備半年,結果說不招就不招了,一腔熱情都付之流水。

考研最大的痛苦不是縮招,也不是換參考書,而是考著考著專業沒了

其實去年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2023年6月18日,北大國發院在官網宣布:2023年起,國發院對研究生培養結構進行調整,取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專案招生,增擴博士研究生專案招生

這也意味著通往名校的門檻又變窄了一些,以後考研的難度會越來越大,現在能努力就拼盡全力,爭取一次上岸。

本次涉及到停招的專業有以下12個:

「學碩」和「專碩」兩者的顯著區別就是:學碩搞研究,為博士作準備;專碩搞應用,為就業作準備。起初「專碩」並不受市場「待見」,沒人報考,報考「學碩」不上線還能調劑「專碩」。

原本應該專注學術的「學碩」,只因為更容易被社會接受,所以很多人去報考。

在讀研的過程中,「學碩」和「專碩」在培養上幾乎沒有區別,上課&培養都一樣。學碩畢業之後基本也都是找工作,而且專碩只有兩年,還能更快畢業。如果想要讀博,專碩也可以通過考試申請。

早在2023年復旦大學經濟學系90周年生日的時候,該院黨委書記就已經表示:將偏向培養專業型人才,招收學碩/專碩的比例將從2:1,降到1:1,然後是1:2……

1、近三年招生情況(含推免)

19考研:學碩90人,專碩285人

20考研:學碩55人,專碩315人

21考研:學碩55人,專碩315人

2、近三年招生情況(不含推免)

19考研:學碩35人,專碩135人

20考研:學碩30人,專碩135人

21考研:學碩20人,專碩175人

可以看到通過統考錄取的學碩逐年降低,學碩中推免佔比越來越大,同時專碩的統考招生人數同時持續增加。

有人會問學碩不招了,博士咋辦:本科生直接申博!

也可以理解成我們常說的「碩博連讀」,能畢業就拿博士學位,如達不到要求,就轉為碩士畢業。

只是,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以後名校的博士生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屬於真正擅長且熱衷科研的那群人

每乙個新的變革,都有它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任務。熱愛科研學術研究的人,選擇學碩;想以後找乙份好工作,有更好的平台,那就選擇專碩;復旦經院這次提早通知,也算做得到位,畢竟對於考生來說,還可以及時止損,提早換學校。

不過幸好,金融專碩沒有任何變動,並且今年很多所院校都進行了擴招。

1.湖南大學

根據湖南大學所發布的《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和各學院的《2023年碩士研究生複試錄取工作實施細則》可知,很多專業都有不同程度的擴招,下圖為擴招人數超過10人的專業。

其中湖南大學的金融專碩在今年共計擴招11人,比計畫招生數增長了18.3%

2.吉林大學

根據吉大院校官網發布資訊可知,060200中國史、045300漢語國際教育、055200新聞與傳播三個專業分別擴招了9人、16人、24人,

今年的金融專碩未擴招也是因為吉大所在的東北地區,396院校較少,報考的人數較多,如果對於吉大把握不大,未來就想在東北就業,吉林財經大學同樣也考396,也是一條退路。

3.重慶大學

根據重慶大學官網上的資訊可知,多數專業都有不同幅度的擴招,下圖為擴招人數較多的部分專業。

在這其中,金融專碩擴招了一倍多,當時成績出來後,很多同學也很擔心說會不會考不上,不過今年總體來說難度不是很大,我們這邊上岸的同學也很多,也有複試第一名的。

4.遼寧大學

根據遼大官網發布的公告可知,遼寧大學多個學院的多個專業都有擴招,下圖為部分專業,經濟學院擴招名額較多,其中025200應用統計、025300稅務、025400國際商務和025500保險專業都擴招了20人。

遼大作為東北的211院校,報考難度相比吉大較小,招生人數也不少,但因為是數三,數學較好的同學可以考慮一下

5.北京師範大學

根據北師大院校官網發布的資訊可知,大部分學院都有一些擴招名額,擴招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下圖為哲學學院和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的擴招情況。

今年北師大金融專碩的出題,在院校已公布題型的前提下,又突然多出了計算題,也導致很多考生罵聲一片,因此為了盡可能挽回聲譽,今年的擴招倒也合情合理。

今年我們這邊上岸北師大的也不少,畢竟是北京的985,就業前景非常好。

哪些學校的金融專碩比較好考?

22金專考研必看!不同院校參考書差異及金融專碩經典教材梳理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不是說包庇學生捏造成績單嗎?聽說前幾年有個學姐叫羅什麼捏造成績單保送北大。還去高盛還不知道摩根了。不知真假,若假刪帖。 經院內卷很嚴重,活得很心累。血淚經驗別去經院如果你想做投行類的商科工作去管院!而其他系你想去?財政保險國貿經濟?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但一看名字你就知道非常學術。可以說不是為了保研我們...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和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哪乙個經濟學專業實力更強?

白樺林留學 俄羅斯國內經濟專業高考錄取成績HSE是第一,聖彼得財經是二十五 資料維護是教育部委託HSE做的 如果從水準上HSE是類似國內頂級985的話,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基本就是中上211。當然中國學生的平均培養質量還要再降低乙個檔次。考慮到該校歷年的招生標準,目前中國籍畢業生的平均水準可能要在一本上...

復旦大學的經濟學系和理論物理第一年學的東西有什麼差別呢?從經濟學轉到理論物理之後要補修什麼呢?

半夜睡不著來答一波.我是2016級物理系本科生 目前大二剛結束 1.不是很懂還有只招經濟學和經管的省份?提醒一下這個經管實驗班就是管院,不要抱著經院和管院都可以去的想法 題主應該是只看了本一批吧物理系現在屬於自然科學實驗班大類是在提前批招生可以再仔細看看招生計畫不過現在提前批招生應該已經截止了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