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華為首款 Windows 11 平板電腦 MateBook E?

時間 2021-12-19 18:19:26

1樓:借個熱點給我用用

題外話我覺得華為有內鬼,這個專案組竟然讓電腦搭載美國的win11,而不是鴻蒙或者尤拉。

晶元也是,明明可以自產晶元,但是卻用英特爾ARM晶元+linux不是更好的搭配嗎,自家不支援自家生態的搭建,真的是迷之操作

反正我不會支援的,坐等新產品

2樓:超人不會飛

結論:不看好

不是不看好華為的產品,而是因為我不看好「二合一本筆記本」這個概念

大家可以想象下二合一筆記本的應用場景,存在嗎,存在,但是普遍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普遍,而且對於買了二合一筆記本的人來說,更多的情況是當作乙個筆記本使用。

而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選MateBook D呢?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就認為MateBook E就真的不怎麼樣,但是如果和D比,你會發現,D已經完全適合大多數人了。主要為了乙個二合一的效果而多花1000去選擇E也不是不行,畢竟從定價上來看,如果不是頂配其實差距並不大。

而如果只是買裸機,剩下的自己去配,那真不如買D,畢竟除了記憶體,頂配也就是配件的優勢,而從官方發表的推薦理由來看,配件也是E的一大亮點。

最後畢竟都有人為了這醋去包餃子,那為了某些效果去買本,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3樓:暴躁的暴哥

華為MateBook E,作為一款輕薄本,它採用了峰值亮度600nit的OLED螢幕,12.6英吋級別,搭配新的色彩管理和顯示技術,顯示效果是比之前的二合一筆記本要好很多的,而且這次採用了英特爾11「酷睿」處理器,自帶的集顯效能提公升很大,散熱結構優化的同時,還有鯊魚鰭風扇主動散熱,並且執行的也是完全體的Windows11。

一般的生產力需求都是可以滿足的,配合上設計非常不錯的悅滑鍵盤,全尺寸大面積的觸控板還有背光燈,而且可以通過它給電腦供電,這一套下來,跟輕薄本的體驗幾乎相同了。它同時還是個平板電腦,8mm厚度也算輕薄,特別是Windows11對於觸控裝置的優化,各種體驗相比之前的Win10進步明顯。

平板電腦當然支援手寫筆,支援第二代M-Pencil加上新的智慧型掌筆防誤觸演算法,寫畫體驗不會差。華為的產品多屏協同肯定是支援的,手機電腦幾乎無縫傳輸檔案,電腦上操作手機,對於其他華為裝置,MateBookE都可以與之互聯協同,原色呈現。總的來說,華為這次靠著生態優勢,Win11系統膝上型電腦的生產力和華為平板的完整生態,它都有了。

4樓:Qx2020

使用者:「我要輕薄、續航、散熱、效能,還要便宜」

廠商:「臉不要了?」

看測評的時候,發現水軍藏都不藏了

誇張到什麼程度呢

MBE(Matebook E)作為乙個筆記本,主動散熱肯定得有是不是。既然有散熱,不能沒有出風口吧…於是,

出風口:積灰

鍵盤:積灰

保護蓋:積灰

原來中國土地沙漠化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二合一筆記本的定位就是那些預算不充足,但同時又有筆記本和平板需求的群體

如果非要把它和純粹的筆記本或者純粹的平板電腦比的話肯定都是有侷限的

拓展性和專業性不如筆記本

便攜性和續航不如平板

假如你沒有平板的需求,那大概率會覺得輕薄本吊打MBE

但是二合一筆記本結合了兩者的優點

它甚至有一顆4K的前置攝像頭,一顆13MP的後置攝像頭,以及OLED屏,這個價位屬實不常見

華為也想辦法彌補二合一帶來的問題,比如提供了兩種鍵盤方案和移動應用引擎,讓MBE不同於一般的二合一筆記本,更加接近於上面兩者的體驗

平心而論,我除了覺得MBE電池有一點小以外,整個產品還是相當完善的

但平心而論回來,12.6寸能裝42Wh好像也還行

至少目前而言,二合一方案比iPad Pro更加有效,除非蘋果願意下放Mac OS給iPad(不過可以預見會很貴)

5樓:tutu

先說結論: 這是乙個介於go和pro之間的產品,和pro8完全不在乙個賽道。

下面是pro8對比matebook e的優勢:

效能:1135G7,1185G7,穩定釋放25-28W(1130G7,1160G7,穩定釋放12W左右,效能差距較大)

螢幕: 13寸,120hz,3:2 螢幕(12.6寸,60hz,16:10)

介面: 雙雷電4加磁吸充電介面(只有乙個type c,是否支援雷電未知)

續航:51.5whr,自己測試:中度辦公續航6-8小時(42whr,it之家測試看到的是不到4小時)

重量:金屬機身,鍵盤套裝1.18kg(塑料背殼,加普通鍵盤是1.15kg,滑悅鍵盤1.3kg+)

擴充套件性:支援換硬碟(matebook e不支援)

6樓:Navis Li

MateBook E 終於回來了,這是乙個沉寂了 2 年的產品線,新的 MateBook E 作為平板筆記本而已,換上了 11 代酷睿,也加上了風扇,還有完整的 Windows 11 體驗,可以看出它的目標至少有一條,就是取代一部分輕薄本。

我們提前幾天開始對 MateBook E 進行了測試,包括散熱,效能,螢幕,續航,還有手寫筆,那麼它能不能代替輕薄本呢?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7樓:小白乙隻

沒有機器,就看完發布會然後看官網的引數頁面回答。

只說兩個我個人覺得的缺點吧

1.只有乙個c口有點少,如果能再加入乙個的話個人覺得很舒服。

2.好像沒有TF卡位置?比較希望有個TF卡位置,可以存點別的什麼東西。

emmm推薦已經有一台正式筆記本使用者。

真要嘗鮮買的話也沒問題,但是還是希望可以線下先去看看,然後認真思考自己能否用上。

8樓:好奇的娃

目標:學生使用者 、輕度辦公

總結:安卓10寸以上平板克星 !(win11相容安卓)對比:反正我看完,手機的三星tabs7+不香了 !當初為啥買12寸的安卓平板、、、

而且華為的多屏協同+wifi6 延遲很低,還解決了matebook的網路問題。

如果能上12代處理器就更好了 !

9樓:北風之神

看完發布會,只能說這個電腦一般人用不到,大概商務人士也不是剛需,對目標使用者很友好吧。喜歡的人會很很喜歡,介意的人會很介意。

10樓:倫Ellen

首先還是,華為在手機業務大大受挫之下,必須要發力其他領域。

但是,對這款產品,我對華為的疑問和期待是:

Windows二合一平板始終不倫不類,夾在Android/Harmony OS平板和Windows筆記本之間,還是因為生態:成也Windows,敗也Windows。

Windows下x86功耗在那裡放著,平板產品用的話,續航首先就是挑戰,然後就是散熱。

如果上arm版Windows?算了吧,現在依然瘸腿嚴重。

而即使解決了功耗和發熱問題,接下來就是軟體適配:X86應用強大、繁多而混亂,觸屏使用體驗得不到保障。

那這次的MateBook E,既然搭載了Windows 11,或許可以直接跑上Android應用?

再借助多屏協同,或許能大大補足生態短板?

還要期待一下具體上手體驗吧。

晚安,加油華為。

11樓:

我就為我這個matebook e 2019使用者叫個苦。

驍龍850+512g

從拿到手,幾乎就沒有過匹配的更新。

到現在一碰傳用不了,觸控筆還驅動出過問題。

順便看看這貼會沉嘛

12樓:黃雨森

看效能釋放比起微軟怎麼樣吧,華為前面幾款win板散熱都不太行,這次加了風扇應該好一點。

還有就是不出意外明年618能買到12代酷睿的移動端產品吧,我覺得12代酷睿的大小核對於平板這種裝置而言,挺重要的。華為這次和微軟一樣卡在11代酷睿末端發乙個新產品挺離譜的。不過到時候也可以更新12代,不知道華為微軟誰先更新。

等吧,我理想中的windows平板處理器是2+8的12代酷睿,看極客灣測試12代酷睿低功耗下能耗比很強。

13樓:搞機學長

要我說最近表現最秀的非華為莫屬,一方面是大女兒回國這件事喜悅了很多人,另一方面又是不屈不撓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當然,除了上面這兩件大事外,華為最近又有了新事件,除了發布那塊華為WATCH GT Runner以外,還將帶來全新的MateBook E系列筆記

對於華為筆記本,我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因此,而我最早了解華為的筆記本是在2023年,華為推出了第1款筆記本產品MateBook,當時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同樣,在2023年以及2023年華為連續發布了兩款MateBook E,這是華為研發的一款二合一筆記本,讓我第一次見到了華為二合一形態的筆記本,這款筆記本確實讓它能夠輕鬆化身平板電腦,不僅僅是筆記本,更是平板,對於一些商務人士來說,我覺得它的優勢很明顯,能夠滿足辦公工具的需求的同時,也能夠滿足娛樂需求。

所以,當我看到,#華為官宣發布二合一筆記本MateBook E# #華為即將發布首款Win11筆記本# 相關話題的時候,我對於即將發布的推出全新一代二合一筆記本MateBook E很是期待,一方面我想知道與之前的MateBook E有什麼不同,到底公升級提公升哪些內容?另一方面,我想知道在鴻蒙萬物互聯的前提下,新一代的MateBook E到底帶來怎麼樣的全場景智慧型生活體驗、智慧型互動?它能否發揮出更高效智慧型的能力,成為一款為商務人士代帶來移動生產力工具?

14樓:顧朝今

當任何乙個企業打著愛國旗號時,就注定產生兩極分化,甚至於日後稍微一點導火索,都會產生潮湧般的謾罵!甚至於全民清算。

所以,我先在岸上,讓子彈飛一會兒!

15樓:久世英雄

嘴上講主義,心裡全是生意罷了…

天天吹噓的哄蒙呢?嘔拉呢?

這會不拿實際行動推廣「中國產」系統了?

反倒幫美帝推廣起美制新作業系統,

跟著一起分贓收割國人的韭菜了?

果然資本才真是無國界的…

16樓:宅叔

因為沒有發布,無責任猜想,明天驗證。

螢幕部分 2K級別的OLED,完美的色域縮限+HDR,為頂,2k的IPS+P3色域+色域縮限+500尼特亮度為中,低?自己想了。

效能部分,介於上一款產品,為高通850,而高通更新的8cx效能角度講和X86仍然有顯著劣勢,當然,假如8cx+16G+Win11安卓子系統,全面互通的邏輯是甚好,只不過目前華為也不可能等得到正式的Win11安卓子系統,那麼華為自己的鴻蒙子系統+8cx也是乙個選擇,這是頂,低壓11代IntelU+16G搭配華為鴻蒙子系統為好,當然絕對的效能釋放在這個產品中沒有實際意義。當然其餘低自己想。

重量部分,假如產品13寸基準,900克內為頂,1.2千克左右為好,更重就。

至於續航,還是略過因為場景關係,官方12小時+續航實際8小時+續航為佳,若官方10小時-,那就直接差評。

以上,無責任猜想

如何評價華為首款 5G 摺疊屏手機 Mate X 搭載的 5G 晶元巴龍 5000?效能到底如何?

天之塵 做出摺疊屏手機,難,全球沒幾家手機廠商能做出來。做出5G全網通手機,更難,要相容2 3 4 5G標準的所有制式,還要考慮耗電 發熱和小型化問題,算下來全球好像就華為一家做出來了吧。要把兩個結合到一起,做出摺疊屏5G全網通手機,絕對是難上加難。華為做出來了。 不管效能如何,不看好摺疊手機。其一...

為什麼華為首款摺疊手機Mate X在西班牙發布?

lizhaohui 我再貢獻乙個提綱挈領的回答 發布新機是乙個營銷行為。華為何時在哪兒發布,取決於當時當地的傳媒水平。中國的傳媒業還很不發達,所以只有去著名展會,這樣的營銷行為才是經濟有效的。 很正常,擴大影響力。雖然中國如今慢慢在變成巨頭,但事實上,比如科技,中國並不是中心。所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華為首款商用台式電腦發布,你覺得有哪些亮點?

辣雞工具人 沒什麼好評價的,銳龍4600G 4700G的方案,很常規。效能的話,16G記憶體,NVME SSD HDD的組合也是很常規。對標的是惠普 戴爾 聯想的SFF商務機器系列,比如HP的EliteDesk 705 G5 SFF,體積不大,效能不是頂尖的強,基本沒有3D效能,拿來日常辦公是完全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