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械人代替了勞動力,那麼在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貧民窟?像電影裡面那樣?

時間 2021-12-26 03:16:31

1樓:erica

有可能,但那樣的經濟也可能走向衰敗。

因為人具有雙重屬性:勞動力和消費者。在乙個健全的市場,二者同樣重要。

假設AI取代了勞動力,大部分人失去工作,失去收入,也就失去了購買力。那麼市場上巨量的產品由誰來購買呢?

那些掌握了資本的人當然有足夠的購買力,但他們作為人,逃不脫的天然屬性,就是消費需求是有限的。

比如,按照目前的科技發展狀態,私人飛機出行已經很享受了,再買百十架飛機跟著一起飛,也沒增加多少快感。

飛機上僱二十名全國頂級美人噹空姐夠享受了吧?再僱上一萬名呢?還能多舒服到哪去?

睡4平公尺的床已經夠寬敞了,買一張一萬平方公尺的床,又能多睡多少呢?

總之,在消費品的數量上,個人的需求是有極限的。那大部分人的困頓,勢必導致整體社會需求不足。

再來乙個簡化了的例子:

資本家生產10份糧食,自己最多吃3份,員工吃2份,剩下5份(換成保值物儲存起來)。

現在分幾種情況

1.資本家付給員工3份的工資。

員工自己吃掉2份糧食,儲存1份工資(用於購買其他商品)。各種商品的廠商陸續開業,社會商品豐富起來,人民各方面需求得到滿足。

2.資本家付給員工2份糧食的工資。

員工為了生存,吃掉2份糧食。資本家手中多了1份糧食,但他不需要,換成錢之後,也對其他商品沒有過多需求。長期往復,資本家手中糧食(貨幣)越來越多,卻沒有足夠的消費者來購買。

當交易成本(運輸倉儲)超過販賣所得利潤的時候,資本家就會燒掉多餘的糧食(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倒牛奶。)社會經濟進入蕭條。

3.AI替代勞動力,員工乙份糧食也得不到。

市場需求銳減,各種廠商倒閉,甚至回到自產自銷,自給自足的小作坊時代。需求不足以支援經營的廠商倒閉後,雖然科技依舊存在,但社會生活極可能倒退至刀耕火種的年代。最先底層人民餓死,然後上層逐漸變為底層(部分廠商倒閉),餓死。

當然了,在極端的科幻故事當中,那就不能用經濟學來分析了,可能會出現最後的終產者。但世上如果只剩自己一人,活著還有什麼樂趣呢?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2樓:車文強

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

每個變革的時代都有隨著科技發展進步的人,也有固執己見、不思進取被時代淘汰的人。

而人工智慧的爆發,比之前科技革命更有衝擊力,會造成更多被淘汰的人。

但我們可以看到,至少現在,在中國,是不存在集中的貧民窟。貧困肯定是有的,但中國的扶貧政策不用多說,照比其他國家,中國並不存在那種情況。

製造企業可以用機械人代替低端勞動力來降低成本,為什麼還要選擇把工廠遷到外國呢?

袁eion 因為相比人來說機械人還不夠柔性 畢竟還得限定運動範圍 占地較大 實現新功能需要先行除錯 就像無人便利店一樣無法取代收銀員。此外,相對於專用機構 裝置,機械人的費效還比不上 前者 而且機械人一般使用單獨的作業系統,會增加學習 培訓成本。所以,一般機械人取代人的場合都會存在諸如 高危 高強度...

哪些職業不容易被機械人代替?

山中客 我認為世界上的工作歸根結底只有兩種,一種是重複性的,一種是創造性的。但凡創造性的工作都是機械人代替不了的。實際上即使創造性的工作也是重複性占多數,但是創造性是靈魂,沒有創造性,那些重複性不值一文。比方說電影導演,比方說畫家,比方說作曲家。比方說樂器製作。有人說樂器製作不是千篇一律的嗎?非也,...

怎麼看待智慧型機械人代替人類?

您好科技 我覺得這種取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的公升級迭代,是一種不可抵擋的歷史潮流。在以往,我們最原始的代步工具就是我們的腳,接著是牲畜 驢 馬 馬驢固然可以,但是承載量並不多,甚至是不能遮風擋雨,於是就有了馬車。之於西方,然而隨著狂風暴雨般的工業革命,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