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只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有感知,而不會是三個方向或六個方向?

時間 2021-06-01 02:40:13

1樓:王五第

東西南北的起源應該是太陽「執行」的方向吧,人們發現太陽的東昇西落方向是不變的,於是據此定義了方向。有了東西,依葫蘆畫瓢再規定出南北兩個方向,似乎很自然,弄出六個方向在當時恐怕是毫無必要的,當時空間利用率應該是很低的。

另外人體外觀基本是左右對稱的,這樣容易產生左右的方向觀念。

2樓:楊曄萌

首先回答人的方向感知的問題。

乙個人的方向感絕不僅僅只有四個,正如@採銅所答。事實上,乙個人稍加訓練對事物的感知上能精細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然後是城市規劃問題。

蜂巢式設計無疑加大了人方向的感知的難度,由原先的四個方向變為了12個方向。對正常人來說,辨認12個方向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難就難在,在做別的事情的同時以最小的人腦CPU負荷來辨別方向。城市設施是為了便利於民,科技也把人推向了越來越懶的地步,不願為些瑣事而分心。

在現如今十字路口的情況下還有很多人分不清東南西北,更何況每經過乙個路口都要改變一次方向的A座標係了。

其實蜂巢式設計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麻煩多多的。最明顯的缺陷就是無法走直線,任何乙個路口都要拐彎。比如下圖:

若想從A走到B的話需要拐六個彎,由於不是直線多走了很多路程,而直角座標系就沒有這個問題,任何兩點最多隻需拐乙個彎就行了。在上圖中,若是想東西走向的話需要兩個方向交替迴圈下去,若是要南北走向,需要三個方向交替迴圈下去。對角線呢?

抱歉,是四個方向交替迴圈。

我們以乙個來到某座蜂窩式城市的一名駕駛員的視角來看看情況。首先,剛下高速,方向感還是很正確的,正北方向。然後乙個路口,東偏北30度,下乙個路口,東偏南30度,再下乙個,東偏北30度,再下乙個……,哎呀不好闖紅燈了。

你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方向感上。

好吧,終於迷路了,下來問問路:「大爺,***怎麼走啊?」大爺略作思考,指向道路一向,答道:「這個方向,左,右,右,左,左,右……。嗯,這麼走過了13個路口就到了。」

"………"

無疑,在所有由長直線構成的結構中,直角座標系所形成的網狀結構使用者體驗感最佳。

3樓:

簡單的說,人是具有2*2=4 重對稱性的:左右對稱,前後對稱(忽略面和背)。因此人自然地對前後,左右方位敏感。這樣就衍生出東西南北的2個直角座標。

4樓:Proton

因為直角座標系是正交的。

在6個方向的座標系裡,在乙個軸上的座標變化肯定會導致另外兩個軸上的座標變化,正交的座標系就沒這個問題。

簡單的一說,還是期待深刻的回答。。

為什麼有人分不清東南西北?

H2SO4 我覺得可能是從小生活的環境造成的。像我一直住在平原,所在城市的道路也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辨認方向很容易,所以從小方向感就很好,就算到了陌生的環境也會對方向很敏感,會去刻意的辨認或者找些參照物什麼的,身邊的小夥伴也都差不多是這樣。但是我的南方同學就做不到,她給人指路從來都是說向左或者向右,...

為什麼現在好多人不分東南西北?

其實不是好多人不分方向,而是懶得去分,因為,他們覺得分這個,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去哪兒都有導航。但其實,真想分清也很簡單。1.拿出手機,開啟手機應用裡的指南針,對著乙個方向,你就知道它是什麼方向了。我這裡是拿蘋果手機舉例子,一般手機都有這種應用。2.地理上常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們在具體判斷的時候...

為什麼有些地區不習慣用東南西北指路?

李溯本 Unancha 人本能上都會用前後左右這套相對方向,但如果條件適宜的話,那就還是用東南西北這套固定方向表述位置更準確一些!那麼什麼叫適宜的條件呢,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地形,廣袤的平原適宜用固定方向,而多山 多河的環境就只能用相對方向了 二是緯度,緯度越高越適宜用固定方向 極夜除外 因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