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喝茶的原因是產品體驗的問題還是文化認同的問題?

時間 2021-06-03 10:09:14

1樓:何許人

首先,可能咱們對茶的理解不大一樣

在你看來,喝茶等同於:

在答題人眼裡喝茶等同於: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品飲茶的方式,對茶都有運用而這些不同人的飲茶方式,就是所謂的「茶文化」

茶文化沒必要非要講得高,講得空,講得玄

它可以是琴棋書畫詩酒茶

也可以是柴公尺油鹽醬醋茶

年輕人不喝茶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吧!

2樓:蘇點點

年輕人不喝茶的原因是體驗問題還是文化認同問題?我覺得兩者都有,體驗問題是佔主要因素的。

一些傳統的觀念在飲茶的體驗上阻礙了年輕人對茶的接觸程度。一是沖泡方式,傳統的茶葉沖泡方式需要用到蓋碗或者紫砂壺等一套複雜的茶具,還要知道要怎麼用,才能泡出一杯好茶。而直接用水杯來浸泡茶葉,滋味就不好喝,容易給新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所以,就沖泡方式來說,已經把許多普通的年輕消費者拒之門外。

二是品飲環境,由於需要固定的沖泡方式,這就不得不要找乙個可以放得下一套茶具的桌子,還要有特定的環境,這也在當今社會中很難實現——適合喝茶的環境。

其實,當今流行的各種含茶飲料,都是對茶葉飲用方式的一種新方向,但這並不是說傳統的茶葉沖泡方式和飲用方式需要被淘汰,而是茶葉的沖泡和飲用方式具有多元化。

我們要知道,要與可樂、雪碧等飲料對標的,絕不是傳統的純茶飲,而是【新茶飲】。而傳統茶飲真正需要對標的,是更深層次的文化習俗。

可樂、雪碧VS含茶飲品,如奶茶、水果茶等

中國傳統茶飲(特定的方式)VS日本抹茶道(特定的儀式)

舉個例子可能會更好理解一些:

大學期間,我發現身邊多多少少都有會樂器的同學,他們非科班出身,但是學的也不錯。而大部分同學會的都是西方樂器,而不是中國傳統樂器;在西方樂器中,多數同學會的是結他、尤克里裡、電結他,而會彈鋼琴的非常少;在中國傳統樂器中,學古箏的人要比學古琴的人要多。吉他,便宜一點的500左右就可以有一把;古箏,沒有上千免談。

而傳統茶飲,就好比是中國傳統樂器之於西方樂器、吉他之於古箏、至於古琴更是【曲高和寡】。你說年輕人真的能隨處接觸得到嗎?

3樓:茶三兒

文化肯定是認同的。一是年輕的心態,二是生活閱歷,三是精神層次。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年輕人還是有喜歡喝茶的,至少學習茶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還有就是一些茶商還是把自己的客戶群定在了高年齡段範圍內,這也有原因,他們更有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所以你會發現很多茶產品的設計其實不太能吸引年輕人。

沒有了解年輕人,沒有對應的宣傳方案,沒有引導。所以年輕人喝的人不多。畢竟除了茶以外,年輕人能選擇的太多了。

4樓:

年輕人沒有不喝茶,茶文化是在變化中的

1. 喝format較新的茶

RTD (Ready To Drink)

液體澄澈,口味創新的RTD為銷量首

奶茶店各種以醇茶為底,加入奶、奶蓋、糖、混珠、水果的新型茶被大量消費2. 飲茶方式modernization

茶館和文創結合、和設計結合,呈現出多元面貌,是一種新的cool3. 變化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和cha寂等美學概念,還有儀式感、價值觀,在每個年代都是融合的,只是不斷被注入新的血液。這些對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輕人來說,都是精神上的指引。

5樓:老虎

我認為是資訊獲取渠道的問題,或者說茶葉作為乙個產業的資訊推廣渠道問題。試問,現在年輕人獲取資訊的渠道,有多少是茶商看中的呢?

先說說個人和身邊親友的例子,我是大學時選修了中國茶文化,被徐曉村老師(中國農業大學)的授課方式和內容征服了,從此上道。

我弟弟,完全是在我和我爸對茶葉的爭論中,被迫上道的(苦笑)。

幾個哥哥,都是在各自父親的薰陶下慢慢懂得茶的。

所以我覺得,目前茶葉這個行業的推廣,整體依賴於父輩言傳身教對年輕人的影響,這和菸草業很相似,耳濡目染的結果。

倒不是說茶商不能投年輕人關注的渠道,而是茶葉這個產業的消費主力是有一定財富積累的中年人,這是個營銷費用的價效比問題,僅此而已。

6樓:陳節

作為乙個從知名茶企辭職出來的80後,即便在茶企內部,青年人(35歲以下)有飲茶(清飲)習慣的也是少之又少,但是愛喝「奶茶」的比例卻很高。

我想這個現象就已經基本回答了樓主的問題了。奶茶,即是產品體驗,也是文化認同。而樓主所謂年輕人不喝茶的假設,一定是問的「清飲」。僅僅把清飲看作喝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認知了。

清飲,首先這個產品體驗就是建立在文化認同上的。「湯中有神焉,凡夫安得之。」如同紅酒紛繁複雜的品鑑一樣,茶的口感體驗過於微妙,是乙個須要培養和訓練的過程,說穿了,就是你得認同這一整套審美(文化)之後,才會去理解,才會獲得好的產品體驗。

好茶自己是不會說話。我可以很負責人的說,對於那些未經過「茶文化」忽悠的新同學來說,甚至無法知道什麼叫好喝的茶,即便給予差距很明顯的茶,也能喝出乙個味道來。所以,那些說茶葉質量問題的回答,基本可以無視,因為還談不到那個維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你沒有了解過茶的審美情趣,不能理解香氣、滋味、回甘等微妙的變化,產品體驗也就無從談起了。就好比,和乙個盲人解釋「墨分五色」。

反之,不需要進行審美教育的茶產品,則很快能夠把產品體驗做好,獲得更廣泛的文化認同,比如奶茶、比如花草茶、草本茶等。

打破對於茶的基礎文化認同的事情主要有如下兩件事:競品的衝擊和內部的玄化。

競品的衝擊非常好理解,咖啡、軟飲料、礦泉水直接把茶的底層需求:解渴,解決了,而且是以一種更便捷、更直觀、更粗暴的方式解決的。

內部的玄化,即茶文化從業人員的問題,中國大學裡有乙個專業叫「茶學」,已經建立起了非常龐雜的知識文化體系,但是由於研究的過於複雜,而使得從業人員逐步忘記了最低層的茶,即對於「茶的滋味」的審美教育,把最直觀的感官體驗的培養過程忽視了,使得我們必須在精神體悟的維度去愛上茶,而無法從物理審美的角度感知茶。也因為過於重視精神體悟的研究,直到今天,茶行業也沒能整出一套能比擬咖啡(風味輪)紅酒的本體論的品鑑標準。如果有朋友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茶葉審評的書籍,其中對於香氣的描述、對於滋味的描述、都是非常粗鄙簡單的,醇、爽、鮮等詞彙發反覆使用,基本就是複製黏貼型的審評語錄。

綜上所訴,年輕人不喝茶,是因為文化認同(對茶沒有從滋味出發的審美認知)而導致根本沒有產品體驗的結果。

7樓:

產品定位問題

我們搞不清楚,當我們喝茶的時候我們在喝什麼茶的好壞品種,本來就累死人了,誰有時間去知道呢,而且像我們這種喝著免費茶水長大的,根本沒這個家庭背景接觸到好茶,有錢有閒總有人送禮才會品茶。年輕人追逐貴族生活可能會學習模仿這個,但是茶已經爛入大庭廣眾家了,你再有學問,人家看你還是看茶攤子老闆娘那個眼神,哪像葛巾老師講西裝,那個身邊沒有對標人選,那個金光閃閃你的逼格我的狗眼。

說口味,不覺得有啥特別,不喝不會去想。幹什麼的時候要喝茶呢?不明白文化上是怎麼營銷的,談天的時候?乙個人坐著看電腦的時候?所以,喝茶就是不知道在喝啥。

8樓:萬SANG

我二十一歲,現在在乙個茶文化的網際網路公司實習,有了一定的了解才發現,現在中國的茶道與年輕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我們的節奏很快,我們經濟實力不強,我們喜歡新奇的東西。實在沒時間停下來慢慢泡那種高逼格的茶。

9樓:shao mark

還是文化認同的原因。那些自我陶醉式的茶文化意在建立鄙視鏈。年輕人才懶得理你。就是你硬要裝逼以顯得比別人優越,與你本身就優越別人來模仿你是兩回事兒。

10樓:黃大

茶葉推廣的問題,行業內把喝茶這件事搞的過於繁瑣了,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產品體驗,茶產品本身的複雜化,讓初接觸者覺得無措是從,產品體驗的複雜化正是導致初學者感覺要花費很多時間,而把茶及文化玄化宗教化的,更會讓人望而生畏。

所以對於年輕人,要讓他們覺得喝茶這事兒簡捷,有逼格,潮流,甚至有趣味。

11樓:楊個毛

咖啡:濃縮咖啡是咖啡,美式是咖啡,加了糖的美式也是咖啡,加了牛奶的拿鐵咖啡也是咖啡,卡布奇諾也是咖啡,罐裝咖啡也是咖啡……

所以我覺得沒什麼好比的,年輕人既喝茶也喝咖啡,但是你們在下定義的時候更傾向於把不同的咖啡製品都稱作咖啡,而各種茶製品則不稱作茶。

12樓:雷哥

回答之前,我們先來小理下問題,再來拓展思路!

1.年輕人,70~80後算不算?題主可能範指90~00後!不過,我身邊的7080朋友習慣喝茶的起碼三成!注意是習慣哦!

2.文化認同:理應不存在!

像我這種出生北方與茶天然絕緣的地方,但從小被茶文化薰陶的也很膩害!溜著茶根長大的!親朋好友登門造訪,以茶待客,相信這種習俗全國普適吧!

所以文化認同不是問題

3.再來鳥鳥產品體驗這點事:該問題一定存在!

而且非常嚴重!話說,神農嘗百草,以茶解之!過去茶是幹嘛來的?

解毒滴!山裡人喝茶真的很簡單,大碗沖泡,一碗下肚,解渴發汗,酣暢淋漓,繼續幹活!孔子雲禮失而求諸野!

我認為只有這些才是有筋骨的茶文化!所謂大道至簡!

13樓:綠水本無憂

個人認為兩方面原因都有吧。

以前沒有那麼多選擇,渴了就來碗白水,飲料沒有現在那麼普及,最大眾的飲料還是茶。

現在的冰紅茶、可樂等等飲料那麼多,而且這些飲料的口感肯定都要比茶好(對於會品茶的人除外),如果老一輩人出生時就有這麼多選擇,那麼喝茶的人數肯定比現在少。

再乙個,現在大部分城市中生活的人已經可以不為溫飽擔憂了,進而就要提高生活品質,而近年對養生、健康的重視以及茶文化的興起也是讓人喝茶的原因。

14樓:孤鴻子

針對問題而言,是產品體驗的問題導致年輕人不喝茶!

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很認同茶文化的,也是喜歡或嚮往文學作品和影視中所傳達的喝茶的那種感覺的。只是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坐下來泡一壺茶,靜靜地品味!也沒有能塑造類似星巴克之類品牌的茶樓。。。

15樓:xxL xxL

結論來說,我認為是確實是文化認同問題。年輕人認為的茶所體現的品格和世界觀,和他們自己是不符合的。以前在做飲料的時候,考慮過這個問題。

提案書寫了很長時間,只寫了一半,可惜沒機會提上去了。那時,企圖向別人解釋年輕人認為的茶是什麼樣子的,我選了周杰倫的歌「爺爺泡的茶」。那時,我比較欣賞的品牌,是伊藤園的tea『s tea,它在日本發行,提倡的是紐約式的新生活,很時尚很快生活,還有若干產品和健身房的image做連線。

如果要做出一款年輕人喜歡的茶,我覺得應該從茶的品格和世界觀入手,創造出獨特的現代茶文化。

愛喝茶的年輕人,他們給你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塵跡 喝茶的一般口味都重,小時候不喝,年紀稍大了開始喝了,口味越喝越重 特別是在現在這個年輕人普遍不喝茶的環境之中喝茶,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更能沉住氣和更理智。關於喝茶做作,其實沒有必要在意,大家剛開始喝茶的時候幾乎都有些做作的成分在,特別是沒有人帶著喝的時候。 筱悠 大部分年輕人,都很浮躁,能坐下來喝...

現在喜歡聽戲曲,愛喝茶的年輕人,是不是很少?

豌豆公主 27 北京女喜歡京劇之後才知道我祖上有唱戲的我姥姥叔叔是中華戲曲專科學校畢業的銅錘花臉姥姥哥哥家也是唱戲的長輩們都比較驚訝小輩還能有聽的 其實和性格有關係我從小比較好靜喜歡看書看看經典電影電視劇集對那些明星偶像沒啥興趣 這個和心境有關,年齡大一點心態沒那麼躁動,會能靜下來,喝茶聽戲看詩詞,...

年輕人是未來的主人,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喪?

不遲 講乙個真實的事。今年考某省會城市市值公務員,我崗位第一上岸那個,畢業後啥都不要做,只要上培訓班,只要全職考公,家裡有錢,沒有後顧之憂,考了兩年,也不用想著替家裡分擔,毫無心理負擔,我今年畢業,遇到了他,面試我被刷。覺得好無奈,應屆畢業生政策給三年,完全為中產階級子女準備的,窮人的孩子,畢業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