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也沒有占領淮河流域,為什麼還能苟那麼久,並且和曹魏打得有來有回?

時間 2022-01-08 15:47:42

1樓:Culaccino

替柯基說一句吧,雖說我是蜀粉。

有蜀粉,人妻粉拿遼神合肥800衝柯基100000說事。。。

但。。特麼對面100000人衝塔了,只能靠遼神帶800人玩斬首!?!?這就是大魏的組織能力?

對面甘寧玩過一出更離譜的。。200人衝人妻40W 。。。

田豫這樣軍政大才放幽州養馬幾十年?防備邊患?不是說北方少民已經被人妻打服了麼。。沒打服的,後來王雄派了個刺客過去也就完了。

小時候以為是英雄局。。現在看,人妻,柯基,大耳,都幹了不少他們這個段位的人不該犯的錯誤。

2樓:存在著

社會形態不一樣啊。

三國特殊的社會形態決定了淮河流域丟了也能守。

當時社會什麼特點?

1、人煙稀少

2、遍地塢堡

因為這兩點,非常的難以通過掠奪獲得補給,補給依賴於補給線。

3、軍隊騾馬化程度低

這導致了補給線依賴於水路,而因為人煙稀少,魏國很難掠奪民船用於補給和水戰。

這導致了吳國即使丟了淮河流域,依靠自己的水軍也能和曹魏打得有來有回。

而守江必守淮是後來南方偏安政權和北方游牧民族鬥爭總結的經驗。因為後來南方開發程度較高,游牧民族軍隊騾馬化程度高,騎兵多,導致漫長的長江防線難以固守,依靠江淮水網抵抗騎兵的衝擊。這才有了依靠淮河流域防守的歷史經驗。

3樓:Jerry

這個問題不要絕對的看,

1。吳國不是孤立作戰,蜀國幾十次北伐,極大地牽制了魏國

2。魏國沒有統一北方,鮮卑,烏桓,西羌,遼東公孫家族都不是魏國,都和魏國關係不好,魏國境內的南匈奴,氐羌,山蠻,胡人都是魏國的需要防守的物件。

3。魏國的實力雖比吳國強大,但也不是絕對的優勢,魏國400多萬人,吳國200多萬人,超過一半吧。魏國占領的黃淮地區,其實之前破壞很嚴重,比江南沿江平原強點有限,只有河北一帶的確是實力比較強大,其他關中更一般還不如黃淮,山西沒有大同,太原忻州陽泉呂梁當時人口都不行,隴上也沒多少人,幽州經濟也不好,陝北沒有,關外遼東沒有占領

4。吳國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在赤壁之戰證明了自己,吳軍主力盤踞長江防線,魏國沒有足夠的水軍能夠抗衡

5。孫權時期吳國內部很團結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抗衡曹魏

之後魏晉滅蜀,擊滅遼東公孫家族,擊退鮮卑軍,氐羌部落以後,再訓練水軍,東吳就守不住了,這守江必守淮,也不是機械的,不能太機械的去理解,要綜合參考其他條件,他只是乙個因素罷了

4樓:親魏吳王

曹魏夠廢,就這麼簡單

你看它在西線什麼表現,再看看別的中原王朝對四川割據政權又是什麼表現三國往前,秦伐巴蜀,吳漢滅公孫述;三國往後,桓溫滅成漢,郭崇韜滅前蜀,王全斌滅後蜀,蒙古入川,明滅明夏,清滅大西……有哪個跟曹魏這樣淪落到以讓川地無功而返為榮的?

曹魏面對川地政權都是這個楊偉的表現,那它面對基本盤更優於川地的江南政權,拿不下來又有什麼奇怪的?

5樓:黃鶴登仙費文偉

熟讀三國志的大神們,該不會是不知道濡須口是怎樣神奇的據點吧?

濡須口又名裕溪口,「正扼其(指長江)中,東西兩關又從而輔翼之」,「雖有十萬之師,未能寇大江」(見康熙《合肥縣志》)。

用一句詩形容就是: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條大河波浪寬。

濡須口易守難攻,孫權呂蒙在此築塢,相當於蜀漢的漢中諸圍。

《三國志·呂蒙傳》:「後從權拒曹公於濡須,數進奇計,又勸權夾水口立塢,所以備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吳錄》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

'善。』遂作之。」

曹魏在這吃過好幾次敗仗,前有曹操、曹仁,後有諸葛誕、司馬師,根本打不進來。

6樓:九皋

事情沒那麼複雜,簡單地說,就是與東吳相比,曹魏的水軍太拉了,而且不是簡單的拉,簡直是拉出了乙個時代

拿乙個參照物出來吧

隋滅陳之戰,隋軍在長江下游發起攻擊,三路主力楊廣從六合,韓擒虎從合肥,賀若弼從揚州發起進攻,目標直指建康。

更絕的是有一路水軍從連雲港出發直接從松江捅到了太湖裡

雖然在滅陳之戰中,陳朝防守實在拉胯,但我們可以看出,隋軍對水軍的應用已經達到乙個很高的水平了,尤其是從海路進攻太湖,更是說明了隋朝水軍的戰略戰術能力

隋滅陳之戰充分說明北方政權在完全掌控淮南地區的情況下,水軍建設上達到或超過南朝的水平完全是可能的

有著一支強大水軍的支撐,北方政權也可以直接從淮南地區發動對江南的戰略進攻

而這支水軍恰恰是隋朝有而曹魏沒有的

說實話,曹魏在水軍建設上不是沒努力過

從「作玄武池以肄舟師」到「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雖然偶有「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的亮點,但整體上曹魏水軍處於被東吳吊打的水平

拿第一次濡須口之戰來說

這一次的濡須口之戰簡直就是孫權的一場個人秀,孫權這個戰五渣在水戰方面的能力展露無遺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公出濡須,號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權率眾七萬應之。

孫權首先讓甘寧來了個熱身賽

《甘寧傳》:權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

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因夜見權,權喜曰:「足以驚駭老子否?

聊以觀卿膽耳。」即賜絹千疋,刀百口。權曰:

「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然後下面就是孫權的水上個人秀了

《吳歷》: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

《魏略》: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吳歷》: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

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

"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裡,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公升兒子若豚犬耳!"

整場下來,又是「沒溺者亦數千人」,又是「草船借箭」,甚至於「權乃自來,乘輕船,從灞須口入公軍」,在水上,孫權簡直是視曹魏水軍如無物,如入無人之境

最後的結果是「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第一次濡須口之戰給曹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有孫權的克星張遼

在第二次濡須口之戰的時候,「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進,將士皆不安。遼欲去

因為下雨水漲船高的緣故,張遼怕孫權水軍來襲,準備撤了,看來孫權跟張遼,就像張順跟李逵,到了水上,就攻守異形了

其實公元213年,曹魏水軍被東吳吊打還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曹魏從中原過來,也就是208年收降劉表水軍才有了正規的水軍力量,這還被曹老闆一下子在赤壁之戰中給敗光了

而且水軍的訓練也是需要時間的,從208年到213年,短短的幾年間,對建設一支水軍來說確實有些倉促了

但曹魏最奇怪的一點就是,他的水軍好像根本就沒有長進

到了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

也就是曹魏自208年拿到襄陽後,20年的時間裡還沒有搞清楚漢江的水文條件,有船不會用

要知道,蒙古滅宋,蒙古沒拿下襄陽的時候,就已經有水軍能跟宋軍打得有來有回了,拿下襄陽之後,蒙古更是沿著漢江直接打下了武昌,開始挺近江南了

就曹魏這捉急的水軍水平,拿什麼越過長江去跟東吳水師對對碰啊,更不要說消滅東吳了

7樓:

我換個角度聊聊吧。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的人25歲就死了,但是75歲才埋。聽說是富蘭克林說的,我也不知道真假。

但是對於曹魏來說,有的地方建安三年就表示臣服了,可是直到黃初六年才算真正拿到手裡。

黃初五年,曹丕東巡,途徑蔡穎之地,由壽春入廣陵,大赦青徐二州,改動了一下諸將布防就回去了。看起來沒幹什麼大事,就是來東南溜達了一圈。

曹丕東巡路線

到了黃初六年,曹丕再次舟師東征,駐紮在譙郡的時候,徐州利成郡直接有人造反了。

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殺太守徐質。遣屯騎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與青州刺史討平之;其見脅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

按理說這種造反就是小打小鬧,掀不起太大風浪,交給地方處理就好了,但是曹丕直接派了五營兵去鎮壓,而且配合行動的是青州刺史。

派五營兵已經是屬於大材小用了,而且這事出在徐州治下,就算要配合,那也是徐州刺史來,為什麼要青州刺史?

徐州之前是誰的勢力範圍呢?臧霸。

如果說《三國志》臧霸本傳里還略有迴護,那《魏略》裡就直接點明了曹丕東巡的目的就是衝著解除臧霸兵權來的。

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在兩次以伐吳為名的掩護下,曹丕徹底拿下了盤踞在魏國東部的臧霸勢力。

以上內容在田餘慶先生《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裡有很詳細的論述,不多說了,各位想看自行搜尋。

所以這就是尷尬的地方,明面上曹魏確實佔據了兩淮地區,看似優勢很大,但是在消除臧霸勢力之前,真正能用或者說真正敢用的部分也就是半個揚州前線和豫州後盾而已。所謂的淮河地區一分為二,徐州那邊是不怎麼用力的。

所以從曹操時代開始,在江淮地區對吳作戰的重點是以合肥為橋頭堡,以壽春為支點的揚州地區,二者相互攻防也大多圍繞這裡展開。

長此以往,二者基建和軍事設施多圍繞這一地區鋪開,如曹魏芍陂屯田、東吳濡須塢,即便日後從臧霸手裡拿回徐州,因為政策的慣性,二者重心依舊在揚州,如曹魏合肥新城,東吳東興堤等等。

所以即便曹魏佔據了全部淮河地區,但是在對吳作戰的時候能利用的反而只有揚州這部分,並未發揮出全據淮河的優勢。

但是我也不會用其他朝代的戰例去論證即使全據淮河能有多大的優勢。一句話,事在人為。

人和人所處的歷史環境是不一樣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拿乙個模板去套所有歷史時期,論證某個地方重要與否實在不妥。拿合肥來說,這個地方對於孫權來說是難是簡單?

怎麼到了韋睿手裡就爆殺對面了?薛丁格的合肥嗎?

個人奮鬥,歷史程序。

淮河流域為什麼容易發生洪水?

孤城 以前容易,是因為黃河奪淮淤塞了淮河的入海水道,水系紊亂,洩洪不暢。現在淮河已經是一條高度治理的大河,沒那麼容易發生洪災了。 twz 淮安因一條河得名,就是淮河。淮河位於在長江與黃河之間。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大小數百條河流投入淮河的懷抱,形成了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的淮河流域。歷史上,淮河水患不...

為什麼吐蕃強盛時期不去占領恆河流域,而是專挑唐朝打,以至於占領了河西走廊?

國士學派 這個現象在人類歷史上非常常見。因為氣候因素,水土不服。高原和平原落差太大,氣候差異極大,會產生醉氧現象,這和高原反應乙個道理。進攻關中則不一樣,因為需要先經過河湟,隴山會有乙個緩慢的過度,唐軍也是如此,直接從四川上山會有高原反應,去河湟反倒沒什麼問題,因此適合雙方作戰,反而成了戰爭重點,成...

為什麼淮河流域沒在兩周春秋有值得一提的國家政權?

王丕 漢代的時候江南耕種還是火耕水耨,三國的時候陳登才開始修築高家堰的雛形,北宋以前的古代水稻土只是能夠生長水稻,北宋之後形成的現代水稻土才能有效提高水稻畝產。飯都吃不飽就別做大國夢了。 懷劍聽雨 大禹治水的幾個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擴大了渭河平原和江淮平原,也是商朝兩個最大的威脅,但是商末,淮夷被紂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