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有哪些真的有票房號召力或者收視率保障的演員?

時間 2021-10-28 20:16:24

1樓:

沒有具體研究過,非專業憑個人感覺說

黃渤、徐崢、吳京、沈騰、肖央、張涵予、張譯排名有分先後,不是按照已取得的票房分,而是契合提問「有票房號召力」「收視率保障」這兩點:在電影上映前、無任何評價與口碑、不知曉任何劇情的情況下,觀眾單單衝著這位演員就能無條件消費,而不是電影上映幾天後各種好評出來了才吸引到其他觀眾去看

好比美人魚票房很高,但最大的原因是導演周星馳和題材、劇情好,而非主演,後續也沒人覺得林允有票房號召力,更不會因為另外一部電影有林允就去看

其實蠻想說孫紅雷的,因為我很喜歡《全民目擊》這部電影,但他大多數作品都是電視劇集,所以也稱不上電影演員,還有黃渤趙薇的《親愛的》也非常喜歡,可能個人觀影偏好更傾向於情感類,這兩部電影因為題材的關係票房肯定比不上商業娛樂片,但都有觸動到我內心的點,即便過去了幾年,總能令我回味,記憶也尤為深刻

2樓:L晨藝

目前,國內電影演員中累計票房破百億的一共12位,這12位都是男演員分別是:沈騰、黃渤、王寶強、吳京、劉昊然、張譯、鄧超、徐崢、肖央、歐豪、張涵予、杜江。

之後的是周冬雨,葛大爺和香港老一輩演員。值得一提的是易烊千璽,主演兩部電影就取得了30多億的票房,易烊千璽這是真的牛!

在這其中40歲以下的只有劉昊然,杜江,歐豪,王寶強,而真正具有票房號召力(絕對主角)的演員也就只有劉昊然,王寶強和後來的易烊千璽。而像杜江、歐豪在一部電影中都屬於主要配角,票房號召力相對還是不夠。王寶強就比較特殊,屬於那種和別人搭著就火,自己單獨就稍顯不行的那種。

而像流量小鮮肉也許在電視劇集、網劇方面可能有收視率保證吧,但是真到花錢買票去看的電影上就不行了。

其實總的來說真正有實力能扛得起票房的演員都集中在40歲之後的年紀。好萊塢的演員也是一樣,像小羅伯特唐尼、巨石強森、摩根弗里曼阿湯哥、範迪塞爾、約翰尼德普等演員其商業成就都是在四十歲左右顯現出來。

香港演員也是都是40歲之後的居多,現在大家能想到的撐得起票房的還是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張家輝、古天樂等老一輩的演員,年輕的也就謝霆鋒了吧,可是也40了。而20歲到30多歲的演員大都是長期斷檔狀態,沒有新人跟上,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說培養新一代的演員真的太重要了……

3樓:會飛的鞋

保不保票房不清楚,但是有這麼幾個演員,就演技來看,感覺是常青樹:

讓雷諾、傑森斯坦森、摩根費里曼、馬龍白蘭度、皮特丁克拉基

有哪些口碑爛票房好的電影?

如果算上最近幾年電影院的大量增加和消費習慣的轉變,票房總量激增,用爛片票房除以總票房得到的這個佔全年票房比例相對更有意義和說服力一些。回顧一下近年來的國內總票房 2009年 62億元 2010年 102億元 2011年 130億元 2012年 179億元 2013年 217億元 爛片一般只能是見仁見...

有哪些業界翹楚是台上和台下給人的感覺幾乎完全不同的?

林虞 趁機賣一發安利 桌球國家隊隊長馬龍 戰績啥的跟這個問題也沒關係就強調一下全滿貫是個很厲害的選手然後去年裡約單打奪冠慶祝動作比心團體最後一球打完攤手熱度up我。乙個被龍隊場上鹽一切的氣質深深吸引的球迷。他劉海梳上去賽場上大概是 是漫威迷存好多手辦怕黑周杰倫蔡依林雙擔 還有!你們去聽他採訪的聲音!...

有哪些外企有業界普遍口碑好且人性化的員工管理模式?

合易管理諮詢 人都存在差異性,管理者想要管理好企業員工,最好是的方式是激發員工內在潛力,讓他們自主自發的工作,建議做好以下幾點 1 了解需求,用人所長。每乙個員工的思想 性格 追求都是不一樣的,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特長有助於把他們安置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並注重培養員工,幫助其改進自己,從而更好地發揮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