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新手一般訓練什麼

時間 2021-05-05 17:27:15

1樓:毛茸茸

耐力。這是一切的基礎。包括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特別是後者。

有氧耐力好比跑十公里,無氧耐力好比全力跑十次一百公尺。

沒有耐力一切白搭。

然後是站姿、扭胯的基本動作。

一開始很枯燥痛苦。

2樓:

防直拳:用手護在面門防擺拳:稍微側身用肘勾在面門附近

防勾拳:肘向下沉護住肋骨收拳有意識用身體帶回去

防護的時候雙手不並死,留點空當看對方。(掌握預判時機)

身體內含漏洞小收下額打軀幹不如打頭好打

向前時逼步壓制後撤步時後腳逆時針轉動控制距離

下潛時前邁後跟期間不要彎腰避免被勾拳擊中腳朝側前方上步

繞到對手的側面然後反擊出拳肘別上翻回拳時用身體拉回

防守時,重心壓低肘帖腹部拳帖眼眶扣碗抱死貼著對手向前壓被打別閉眼睛,雙眼盯著對方雙手自然在下巴附近夾著肘

前手肘彎曲90度左右後手肘貼身夾著,別起來下巴內扣

前腳掌實腳後跟虛(稍微抬起)雙腳站架前後都是側著的

雙腳與肩同寬,靠的不可太近,雙腿自然彎曲,身體朝後手方向斜側著減少對方的擊打面積。身體防守與腳步移動協調配合。

兩腳基本側平行後腳支撐,這時候身體架構穩定,被推不容易倒。

躲閃的時候,朝著對方出拳的方向,不朝對方懷裡,避免對方後手跟上(或直接擊打對方的出拳手臂)單純握拳是根本就擋不住的。

手一定要貼著身體往外撐根本攔不住。躲避後追擊迎擊防反。

接觸一瞬間攥拳避免手腕崴了。肘部貼身下墜防勾拳。

防守的意義其實恰恰是進攻反擊。雙腳有意識的內扣,不可外八字

第一是因為不穩,第二是轉體轉腰胯時慢。重心在雙腳中間要有把牆打穿的意念。進攻是防守的一種,防守是進攻的前奏。

後撤距離不要太長直線撤幾步就兩邊走繞到對方側面,改變他的進攻方向腳步一定要靈活要突然不要慢(搖閃、側閃)

上步時控制距離貼身抱死不給對方出拳距離繞到對手側面打空當

突襲出其不意輪擺式位移中進行防反打上勾拳找有效距離

拳和膝蓋、前後腳成為乙個三角,力矩長,不容易被頂動

無論直鉤擺都要膝蓋內裹、用腰胯把肩膀頂出去腿間距適當放大

把後手肌肉放低放鬆,以及有意識的壓低下盤、收下巴。

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來發揮,先考慮個人擅長的優勢和短板:

比如臂展長、後手直拳發力迅速,就強調進攻;

或者搖閃靈活,就先消耗對手體力;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趨利避害。

在快速移動中保持軀幹的穩定性,破壞對手的重心平衡。(失去平衡,就意味著動作能夠被輕易預判)尋找施力角度,勁力不要散。

3樓:小久

如果已經是在正規的拳館訓練,那麼,請你一定要跟著教練的節奏,就不要看網上的內容!網上的內容都是後續的事情了!

如果你還未曾步入拳擊這個行業,那麼,請你看看網上的回答!

別問打拳擊跟心態有什麼關係?訓練的枯燥讓你乏味,甚至會失去對拳擊的訓練。就別說什麼熱愛不熱愛了,誰還不是一腔熱血、滿懷期待跑來打拳擊,結果與想象完全不一樣!

訓練的時候就不要渾水摸魚,既來之則安之。就認認真真的訓練!

當你累了,可以選擇適當性的休息,但是不能休息的一塌糊塗。

今天又是個活力滿滿的一天,我要去繼續努力!每天一句或許減輕身體的疲憊。

初級階段:

站架直拳

步伐中級階段:

勾拳擺拳

躲閃組合拳

高階階段:

防守反擊

步伐的移動+組合拳的出擊

這麼來說,是針對初學者的!以上的內容概要能掌握住,就基本不再是小白~

一、繃帶

建議3公尺或者5公尺,盡量選擇有彈性的繃帶,有彈性的繃帶可以減少拳頭的疼痛感!

二、拳套

初學者建議選擇10盎司或者12盎司,針對於男生!

倘若你真的就是為了打發時間,或者說就只是簡單的想上上拳擊課!體能就沒必要考慮了,打拳嘛!本來就是在提公升自己的體能,打多了,體能也就上去了!

跳繩跑步

申sir 拳擊:想自學拳擊,網上有好的教學資源推薦一下嗎?

4樓:Eahon許藝豪

昨天第一次去拳擊館體驗泰拳課,先是跳繩20分鐘熱身,然後戴拳套練習直拳勾拳,雙人一組一人一拳互毆,然後練蹬腿掃腿(maybe這個叫法?)最後一組平板支撐結束~

5樓:valdez

站架和步伐。

穩定的站架能夠保證出拳發力流暢,靈活的步伐能夠及時調整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在這之後才是拳法,手眼協調以及體能訓練等等。

我是這麼認為,也是這麼訓練的。

6樓:鐵頭娃

最基礎的就是力量訓練,然後分以下幾步

1 抱架

2 出拳+直擺勾,前進出拳,後退出拳,側身擺拳等等3 左右擺臂(躲閃的一種)

4 前後左右移動,同時包含步法訓練

5 以上幾部分練好了之後就開始打靶了,打靶分固定靶,移動靶,反應靶,強度靶,除了固定靶其它的都需要乙個專業的同學來配合

最後一步就是實戰了,大概就分這幾步,這玩意er聽別人說或者網上看教程基本沒有太大作用,想練還是得去專業的培訓機構,有老師親自現場教學跟自己網上琢磨完全是兩碼事

7樓:你跟蘋果一樣甜

先練桌球自己打的那種,堅持乙個月每天6個小時,可以分為六次或三次練反應力,直到球飛過來你再打回去不斷,然後就是挨打,找個能打拳的打你,你就接拳再練一兩個月,期間每天堅持跑步,根據自己能力。拿個沙袋自己打打,找個會打拳的教你動作,防止自己拳法不對損傷關節。這個是練力道和肌肉的,打桌球不要那種專業的就是右臂用力的,習慣之後右臂力道比較大,打沙袋看自己習慣,練乙個拳,然後就差不多了,能成為乙個初級拳手,如果有經濟能力的去館裡邊練。

8樓:小張有點高血壓

接觸拳擊有一些年頭了,太具像化的教學我也沒什麼經驗,但是有幾點可以供您參考;拳擊是一項勤奮的運動,所以一定要刻苦。

第一點,你要相信你自己,因為每個人的天賦都不一樣,拳擊是一項入門前你會覺得很枯燥,走進這扇門你才會知道原來裡面的樓梯那麼高。

第二點,在你遇到瓶頸、困難的時候,要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去克服困難、打破瓶頸,拳擊能給予你的是沉穩、自信、堅定。

第三點,在你的拳擊生涯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困擾和盲目的自信,比如剛剛入門小有所成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能打,這就是盲目自信,在這也要說一句,千萬不要拿自己每週3-5小時的訓練成果去挑戰專業隊,不是乙個體量你只有挨打的份(這裡的體諒量不止是體重,也包括技擊、耐力、抗擊打、肌肉記憶等)。

第四點,這也是我曾走過的彎路,第一年的時候,我認為拳擊最難的是預判,預判對手的拳和腳下移動;第二年,我認為拳擊最難的是技擊,好的技術確實是能讓你更上一層樓乃至走得更遠,但遠遠有比這更重要的;第三年至今,我覺得拳擊最重要的是穩定性及平衡,我們打出的每一拳,腳下移動的每一步,每一次搖閃、下潛等動作都離不開強大的核心力量來維持我們自身的穩定性和平衡性。

最後說一些我自己的看法,穆罕默德·阿里,毫無疑問是頂級的拳王,也是拳壇封神的拳手之一,他能在擂台上高速的移動中作出戰術級的後仰是因為他獨特的天賦,在移動中後仰等動作絲毫影響不到阿里的平衡性,這是他獨特的天賦;邁克·泰森,也是拳壇封神的拳手之一,他之所以能夠問鼎拳壇,靠的不只是天賦,更是背後刻苦的訓練,所有偉大的拳手離不開的都是兩個字:刻苦,穆罕默德·阿里是這樣,邁克·泰森也是,現如今拳壇的頂級拳手曼尼·帕奎奧、小佛洛伊德·梅威瑟、瓦西里·洛馬琴科、根納季·戈洛夫金等,刻苦訓練無關級別、無關專案。

9樓:福州禪武

拳擊要領,新手需注意發力的順序、肌群彼此空間定位。

拳擊是技術非常細膩的運動,也是格鬥的核心,初學者就是要學這些技術,使之神經、肌肉、最終默契配合,達到動自化。這裡有乙個專業術語稱「動力定型」

運動動力定型指;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內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動的神經元在機能上進行排列組合,興奮和抑制在運動中樞內有順序的、有規律的、有嚴格時間僅隔的交替發生,形成乙個系統,成為一定的型式和格局,使條件反射系統化。拳擊每個動作每次運動啟動的肌肉都不同,通過上千次的練習,讓肌肉牢記最合理的運動軌跡。

肌群彼此空間定位。每一組肌肉的形態不同,其運動軌跡都不同,比如伸屈肌,最佳的運動形式就是收與縮。每做乙個動作,重心的轉換,肌群所在的空間定位,手的高度、腳踩的位置

10樓:哈哈哥

新手上課的流程一般是每天跑步、站架、空擊、沙袋。然後不固定插入脖、腕力量,梨形球、速度球、牛角靶。其中空擊和沙袋都要移動中做,同時就訓練了步伐。

我以前的拳館是週三上擂台,不管你練多久,水平怎麼樣。反正上去感受吧,新手上去感受挨打,幫助克服恐懼、學習合理分配體力。經濟允許的話,去大拳館學,裝置要全。

都用的上

肌力量訓練和肌肥大訓練一般有什麼訓練特徵?

搜尋了很多肌力量和肌肥大的概念與區別,說得都比較籠統,暫時學chao習xi到那麼多,個人更喜歡肌肥大訓練法,但是偶爾每週也要有一天的時間穿插肌力量訓練。肌力量訓練低次數 高負荷,搭配足夠的休息時間 快縮肌纖維才會被迫開始用力。低反覆次數高阻力主要是在訓練你的肌肉神經,讓人的神經可以對肌肉有更強的動員...

拳擊新手戴什麼拳套

全世界失眠 九日山 Twins 菲爾泰斯 TPK venum,都有幾百塊的高階拳套我沒用過,目前在用的是Twins,感覺還可以。下面是我用過的拳套的感受和小建議,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拳擊初學者應該怎樣選擇拳套和繃帶? 大寫的神 看你經濟能力,千元以下推薦三款 hayabusa.Green Hill.R...

遷移學習中為什麼一般不訓練前面層引數?

嬉嬉皮 對遷移學習了解較少,在此分享自己的看法,同時向大家請教。如果把網路學習過程看成從低階特徵提取到高階特徵提取的過程的話。那麼不改變前面層引數,就是保持學習到的低階特徵不變。就計算機視覺而言,低階特徵就是點 線 面。可以粗略的認為視覺物件都是由點 線 面構成的。所以,不訓練前面層引數可以認為這些...